工作动态

绿色生活始于心,垃圾分类践于行 ——资环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24 15:39:43 作者:孙传艳、杨月           浏览数:0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引导居民正确实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再生利用,实现垃圾减量,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携手‘绿’动,‘碳’寻未来”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科普赴青岛市实践调研团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科普相结合,于2024年7月11日至17日在城阳区福根美林社区、世纪公园及平度市康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碳迹调研行,分类筑绿梦

  为精准捕捉社区民意脉络,有效激发垃圾分类工作新动力,实践团于7月11日深入城阳区福根美林等社区,细致调研垃圾分类设施配备情况,并深入剖析居民日常生活习惯与垃圾分类观念。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储备,深入社区居民之中,积极普及垃圾分类的核心价值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通过详尽调研,团队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真实诉求与期待,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团队以调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为构建一个绿色、和谐的社区环境奠定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碳”绿寻宝行,共绘生态圈

  为提高社区居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7月11日,实践团在福根美林社区面向小朋友们开展“红色小楼长——暑期垃圾分类环境友好成长营”活动。活动准备阶段,实践团成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趣味游戏,吸引了社区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促使他们迅速融入并自发地分成了五个充满活力的小组,为后续的成长营活动奠定了基础。7月12日,在实践团成员的悉心指导下,五个小组的小朋友们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寻宝之旅。他们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寻找隐藏的“绿色元素”与“环保元素”。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耐心地帮助小朋友们做好每一项“宝物”的记录,还巧妙地将科普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环保知识。7月13日,利用前期“寻宝”所得,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绘制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社区资源地图,完成为期三天的成长营活动。在这三天时间里,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学习与体验。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熟练地在小区内捡拾垃圾并进行精准分类投放,不仅是小朋友们环保意识的有效提升,更是实践团队行动的有效落实,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倡垃圾分类,促资源循环

  在城阳区世纪公园,团队联合城阳区壹起分社区环境服务中心和青岛市实验高中共同开展了一场“厨余堆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低碳生态研学”主题宣讲活动。在老师对世纪公园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进行简单介绍后,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们深入厨余与落叶堆肥区,亲身体验并观察了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实践团成员不仅向学生们展示了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还积极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尝试使用“三明治”堆肥法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实践堆肥,以此深化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强化他们的环保理念,并激发他们自觉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决心。

  

  

  研学进企业,共探堆肥技

  为推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团队于7月17日前往康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动物粪便、尾菜、秸秆的堆肥工艺,探讨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实现途径及重要意义。通过康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朱凯总经理的详细介绍,团队成员了解了鸡-肥-粮果蔬的种养循环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团队成员参观了康利来集团养殖基地的智能化生产流程,通过切身实践感受到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向更多群体进行环保科普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生活始于心,垃圾分类践于行。实践团通过“家校社”联动模式,以孩童为环保科普纽带,带动家庭进行垃圾分类,助推全社会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进行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科普工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佟琪琪

责任编辑: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