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22:00:42 作者:楚水英、邢思越 浏览数:0
10月23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在化学楼423会议室举办“沃土讲堂”师德师风建设及课程思政研讨会。学院教师周克、吴娟、徐良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
会上,周克老师以《我的智慧课程之路——从旁观到初试》为题展开分享。她围绕个人对AI融入教学的态度转变,生动讲述了从疑惑观望到主动应用、探索适配的实践历程。周克结合自身经验,现场用知识图谱工具,以实际案例直观展现AI在整合学科资源、拆解复杂问题、提升教学直观性上的优势,印证其在生态学科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她建议老师们需突破传统教学思维,要“敢于尝试AI技术”,更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活用AI”,让技术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吴娟老师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案例》为题,紧扣《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核心知识模块,从环境评价政策制定的逻辑中解读“美丽中国”战略,将专业知识与国家战略、生态理念、发展思想深度融合。吴娟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提出要以“底线思维”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严守“专业底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助力绿色发展的职业道德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范例。

徐良老师以《加强科技创新,体现大国担当——〈环境工程学〉课程思政案例》为题,结合近年课程思政教学变革,从理论、实践、人才培养三方面梳理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思政路径。理论上,将工程学原理与国家生态战略、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相结合,借重大技术突破解读科研精神,助力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大国担当的支撑;实践中,依托真实环境治理案例设计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模拟工程设计中强化生态责任;人才培养层面,提倡建立环境类专业思政案例库,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专业与思政关联,为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提升育人质量提供可行思路。

本次研讨会,为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坚持把专业思政元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科特色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编辑:宋雨霏
责任编辑: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