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3:57:22 作者:周忠慧 浏览数:0
为深入了解山东省农业托管数字化发展现状,探索优化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21日至25日,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数耘云图,智绘丰年”调研团队与“数智共生,数字赋能农业托管”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专家,以“从‘知天而作’到‘数智共生’——数字赋能农业托管”为主题,深入青岛莱西、平度两地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活动。
精准部署明方向 校研联动强保障
7月21日上午,调研团队出征仪式在青岛农业大学化学楼423会议室举行。会上,指导教师林鑫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的加入表示欢迎,并对调研期间的安全保障、多方协调等工作作出部署与强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刘丽萍博士结合山东农业区域特点,分享了区域化调研方案整合思路,为调研的精准开展提供专业指导。学术老师柳新伟强调本次调研需聚焦农业托管数字化“政策落地、技术应用、农户需求”三大核心问题,要求细化分组任务与调研流程,确保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高效推进。
实地参观学经验 科普服务解难题
团队首站前往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在中心负责人介绍下,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青岛市设施农业数字化监测、智能农机调度、大户社会化服务等平台的运行机制,通过实时数据看板与案例讲解,直观感受数字技术在农田墒情监测、精准灌溉、农机作业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成效,为后续实践团进行基层调研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同时,调研团队将所学转化为科普动能,针对农户“想用好智慧农业技术却不会用”的痛点,创新开展“1v1”针对性科普。团队成员化身技术讲解员,用通俗语言拆解智慧农业的核心逻辑,确保科普内容“接地气、能学会”,让智慧农业技术从“纸上概念”变成农户触手可及的种植帮手。
实地调研探实情 需求反馈促优化
在莱西市,团队先后走进姜山镇兴隆屯村、从家寄马埠村等3个村庄,以及青岛万好千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宏伟海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重点收集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种植、农机托管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莱西夏格庄镇万好千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娜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看到这么多年轻学子关注乡村农业发展,我们特别欣慰,也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业指导。”目前,该公司设种植基地10000余亩,土地成方连片,全程95%以上实现机械化,在高效种植、精准管理上成效显著。企业负责人指出,目前智能设备维护、数字化平台运营等环节都急需专业力量支撑,真心希望更多大学生和技术人才扎根田间,让智慧农业做得更实、走得更远。
在平度市,实践团队分成两组扩大调研范围,覆盖白沙河街道、蓼兰镇、南村镇等乡镇的8个行政村和6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智能农机定位调度到托管费用数字化结算需求,从种植大户的技术应用反馈到小农户的服务诉求,全面记录不同经营主体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难题。“合作社给我们配了‘农田管家’APP,天气预警、病虫害防治指导一点就懂,比凭老经验种地心里踏实的多。”平度市南村镇种植户的感受,正是数字技术惠及农户的生动注脚。
青春力量助振兴 调研成果赋农时
经统计,本次调研累计走访种植户30户,开展实地调研18余小时,回收有效问卷95份,完成深度访谈20余次,同步开展智慧农业“1v1”科普讲解30余次,内容涵盖政策认知、技术接受度、服务需求等多个维度。通过一手数据收集与技术科普,团队既系统梳理了山东省农业托管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也让更多农户感受到数字技术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潜力。
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深刻认识到农业数字化不是抽象的技术概念,而是扎根田间地头的实践需求。下一步,调研团队将联合专家系统分析调研数据,结合农户对技术落地的迫切期待,形成技术推广可行性报告与政策优化建议,同时整理科普资料形成简易操作手册,为推动农业托管数字化精准落地提供参考,让更多农户享受数字技术红利,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楚水英
责任编辑:林鑫